第三屆台灣貢獻獎得主 - 門諾醫院

門諾醫院 - 後山醫療的守護者

得獎事蹟

成立已70餘年之教會巡迴醫療隊與醫院,以“愛在最弱小的弟兄身上”的使命,服務花東後山。早期以東部偏遠地區原住民公共衛生及急性醫療為主,後來擴及全花東地區原住民及一般民眾。在資源籌措相當不容易的情況下,成功轉型為本土型教會區域教學醫院,在偏鄉醫療、照顧弱勢、老人長照等多方面之付出與成就,均享有極高之國內外聲譽,並持續吸引熱心的國內外專業人士投入奉獻,卓有佳績,在醫療與服務資源一向不足的廣大花東地區,貢獻良多。

緣起

民國37年,有一支由6、7人組成的醫療隊伍,首次出現在台灣東部的各個原住民部落;他們以一輛改裝的美國軍用卡車,作為載運美援的醫藥品與罐頭、牛奶等補給品之用,他們當中有外籍醫護人員、傳道人和翻譯員,在台灣醫療史上,他們是第一批以跋山涉水的方式,進入偏遠地區行醫的專業人員。「門諾巡迴醫療隊」就是這支隊伍的名字。而在民國43年以後,因著花蓮人的需要,將醫療範圍擴及至一般的平地人--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於焉成立。

早年開支上的需要多是從美國的教會、捐款者匯集而來,但隨台灣經濟日益興旺,美援供應也隨之停止。民國79年前後因重大的擴建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參與擴建捐款,帶動醫院的發展,陸續完成新住院醫療大樓與門診大樓。這段期間門諾醫院有幾項歷史性的轉變:

 

  1. 升格為總床數超過500床的區域教學醫院。
  2. 本土化轉型成功:儘管外籍宣教士、醫護人員,陸續退休或離開台灣,新一代門諾人依然堅守傳統精神。
  3. 興起了『新移民潮』:繼許多北美台灣籍醫師返國來到門諾醫院服務之後,許多歐美醫學人才亦受感召回國服務。

 

同時醫院的服務觸角也延伸到弱勢者長期照護,於86年成立門諾社會福利基金會,並開辦附設護理之家,99年3月壽豐老人照顧社區第一期工程暨壽豐分院完工啟用,101年4月壽豐老人照顧社區二期工程「護理之家」舉行動工感恩禮拜,為長期照護資深公民的全人關懷標竿醫院跨進一步。

無遠弗屆的社區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

民國37年開始的早期山地巡迴醫療服務是門諾醫院精神標竿,著重在花蓮縣秀林鄉、玉里鎮河東地區,服務重點在於衛生保健宣導、家庭計畫宣導、結核病防治、營養及家戶衛生改善輔導,後來延伸與中央健保局合辦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試辦計畫。民國91年承辦卓溪鄉醫療給付效益提升服務計畫(IDS),民國92年承辦萬榮鄉IDS至今。

門諾醫院透過整合當地醫療,家醫科積極安排心臟內科、腸胃內科、神經內科、婦產科、身心科等專科醫師看診,提供病患需求與完善健康照護系統,大幅提升部落的醫療可近性。並規劃慢性肝病追蹤系統、慢性病個案管理,看診及藥物管理進入全面資訊化,除提供定點診療服務,也對行動不便病患提供到府服務,並積極推動結核病防治。此外也積極進入校園教導CPR、視力保健及口腔保健等,假日並至各教會舉辦衛生教育宣導,並持續與教會合作節制飲酒焦點團體,提供衛教及醫療轉介服務,改善部落健康。

門諾醫院是全國最具「原住民特色」之醫院,目前全院員工有26%為原住民;原住民病人比例至今仍維持在1/3以上;近年來更訓練出超過16名原住民公費住院醫師;民國92年獲頒原民會「第七屆促進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團體暨人士」團體獎。民國100年再度獲頒原民會「第十屆原曙獎進用績優機關-優良獎」。

影響

七十餘年來,門諾醫院以「實踐耶穌基督的愛在最弱小弟兄身上」為使命,行醫傳道遍及花東各地。

從前門諾醫院看到的需要---是七十多年前,東部偏遠地區原住民公共衛生及急性醫療的需要;而現在,是七十多年後,整個東台灣的慢性醫療、長期照護、社會福祉,以致於藝術文化涵養及教育程度的提升。門諾醫院,紮根在東部超過半個世紀了,今後仍將以全人的需要,持續服務東部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