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台灣貢獻獎得主 - 湯靜蓮

湯靜蓮

成就歷程

1987年,時值台灣少女被賣最嚴重的時期,善牧修女會來台接任少女中途之家「德蓮之家」,並展開外展服務工作。湯靜蓮修女於1988年來台,跑遍花東地區,亦在婦職所、觀護所及原住民地區發現從事性交易的少女分為三種來源:被騙、被賣、自願的。在被騙的少女中,有多數為單純的原住民少女,因尋求工作被騙下山,開始被逼賣淫的工作。由於上述的不幸案例屢見不鮮,因此湯修女開始著手原住民家庭服務的工作,勤於走訪部落,並成立服務中心。

另外,從被賣的少女中發現到,許多少女來自有家暴狀況的家庭,母親因不堪受虐離家,父親失功能,便將女兒亂倫或賣至色情行業……也因此湯修女展開家暴的服務工作,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成立全台第一個公辦民營的婦幼庇護家園「安心家園」,而從家暴的服務經驗中更看到,一個暴力家庭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危機,因此除了受到家暴的婦女需要服務之外,接著推展出受暴兒童、目睹暴力兒童、單親家庭及新移民家庭等服務工作,積極防治從家暴衍生出來的諸多危機。

而從觀護所中,湯修女亦發現到 - 青少年價值觀的扭曲以及家庭問題,是造成此類少女增多的重要因素,因此開始了街頭青少年、危機兒少及高風險青少年的服務工作,而後更承辦第一個公辦民營青少年中心─「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現擴展到台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積極防範及輔導青少年在輟學時所衍生的吸毒、未婚懷孕、犯罪等各項問題。

28年前由湯靜蓮修女帶領善牧人在台灣種下的一顆服務種籽,如今,善牧基金會已拓展為全國性的服務,迄今(2015年),善牧基金會全台已有38個服務據點,每年約服務40萬人次,幫助對象包含不幸少女、高危機青少年、中輟學生、受暴婦幼、目睹暴力兒童、單親家庭、未婚媽媽、棄虐兒、人口販運被害者、新移民家庭及原住民家庭等對象。

具體貢獻事跡

  • 組織與服務:

    在善牧開創台灣許多第一個服務:第一個婦女庇護家園、第一個專屬目睹暴力兒童的服務中心、第一個青少年服務中心、第一個中輟學園……,以「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精神陪伴弱勢婦幼重啟生命的旅程,至今善牧服務據點遍布全台。

  • 法令推動與倡議:

    以公聽會、記者會、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結合在台NGO團體、學者、政府官員為弱勢發聲,並推動法案修訂。如1994年「家庭暴力系列探討──婚姻暴力防治研討會」促使政府跨部會合作、1998年「中輟生適應社會之途徑座談會」推動強迫入學條例修正,將中輟生納為入學的對象,不但降低吸引其他學生中輟的狀況也給這群中輟生一個重新學習機會、2003年「台灣新媳婦──身為外籍新娘的悲哀」公聽會引發政府及社會各界重視,促使內政部積極推動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等等。

  • 國際連結:

    善牧國際性組織的優勢讓善牧有更多機會與國外團體合作交流,激發第一線工作人員在服務上的創新與想法,有助於相關議題的了解與探討。 從1996年「第一屆反對兒童商業化性剝削世界大會」在瑞典分享在台灣運用「復原力」幫忙雛妓身心復原的經驗,到2013年善牧將二十六年來於原住民領域的特殊工作經驗集結於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非營利組織周邊會議(NGO-CSW)中報告,讓台灣在地經驗被國際看見,活躍於世界舞台。

  • 影音/書籍出版:
    • 與蔡怡佳合著「我痛!走出婚姻暴力的陰影」(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規劃、編輯包括家庭暴力、目睹暴力兒童及防治性侵害等相關出版品,包含善牧叢書、宣導紀錄片等等。

近年得獎事蹟

  • 2007年個人獲頒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 2008年獲頒全國性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評鑑優等獎。
  • 2009年獲頒全國性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評鑑優等獎、第五屆總統文化獎-「公益獎」
  • 2009年獲頒全國推動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工作有功團體。
  • 2010年個人獲頒永齡教育基金會「社會服務奉獻獎」。
  • 2011年度獲頒全國性及省籍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評鑑優等獎。及全國推動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工作有功團體。
  • 2012年度個人獲頒內政部表揚推動防治人口販運工作有功社會人士。
  • 2012年度獲頒內政部表揚推動防治人口販運工作有功民間團體。
  • 2013年度個人獲頒第二十屆東元獎人文類獎項。
  • 2014年度獲頒全國性暨省籍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評鑑優等獎。
  • 2014年個人獲頒衛福部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

服務展望

社會不斷改變,這對社會工作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以組織管理而言,善牧在台灣已近30年的服務時間,目前走向組織再造的縣市化管理,除了能提供服務對象更完善的服務,更能讓機構趨於長遠的穩定。

另外,現在有青少年使用毒品、校園霸凌,社區暴力及黑社會進入學校吸引年輕一代加入幫派,連兒童接收的資訊管道也越來越多元,只要打開電腦、手機,連上網路就能無遠弗屆的接觸到各國訊息,不再像從前需要依靠父母教導、師長傳授知識。資訊爆炸時代,更要讓孩子學會判斷事情真假及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二○一三年有則震驚許多人的人倫悲劇新聞:有名大學生從幼稚園開始目睹父親對母親家暴,長大後萌生殺父念頭,計畫許久,在一次機會裡真的拿刀殺死他的父親,造成憾事。面對這些多樣化的青少年,社工員一定要會思考、有判斷力,也要有創意及能讓服務對象信任的能力。

身為社會工作者,都希望能對社會有所影響,創造更好的環境給下一代孩子。要達成這個目標,首要是相關單位須面對問題不要踢皮球。社會上發生許多令人遺憾的案件,時常被歸咎於教育失敗,然而,這提醒教育應更著重「內在品德」,讓下一代具備多元智能,無論在心理、感情或是智能都能健全發展。為了要讓社會推往更美好的方向,對社會有影響的人應該用客觀、正面的態度好好計畫如何改變,一如一九八七年政府宣布解嚴,善牧剛開始來台灣的時候,當時鮮少社福機構,而社政不斷參考國內外作法、與民間單位及教育、司法、警政等部會一同研討,大家一起思考解決辦法,讓社會福利進步得很快,奠定現在的基礎。目前聯合田的「兒童權利公約」己於去年正式國內法化,106年台灣將完成一份國家報告,善牧在此一聯盟也會回應會內兒少工作對政策的檢討及工作建議。我認為現在有關部會一起計畫社會發展,對兒少是好的,今天的社會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唯有豎立好的社會環境,才能讓社會走向更友善的未來。

挑戰持續不斷,而善牧也會在核心價值清楚的使命工作前提下面對挑戰,更去發揮善牧屬於國際性團體的優勢,加強與聯合國NGO組織代表的交流,以善牧全球性的在地化組織,將台灣邊緣角落中富有生命力的行動足跡與世界各NGO組織串聯資源、分享經驗,實踐二○○五年十月善牧會省大會的使命宣言:「我們要對世界上的痛苦有所回應,天主在召喚我們去到社會邊緣處,祂在那裡等待我們採取勇敢的行動,去有效運用我們的國際資源,在每個層面上進行重組,構建網絡,為使命創造新的途徑」,實現牧羊人愛的精神。